本学期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教务处加大了教师公开课听评的力度,共组织了十二位教师开设了公开课。
前半学期,我们听评了很多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例如:吴素婷老师的语文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吴老师在这篇文章的讲解上,抓住了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讲授内容覆盖了与荔枝相关的众多诗词书籍生产生态知识。可谓信息量大、知识面宽,教学密度强,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分不了神,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再如刘庚老师的英语课,刘教师在授课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着回答、一步一步引导,在这个全体参与的基础上,刘老师又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讲解和及时的复习巩固,学生印象深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均很到位,教与学的效果非常好。
后半学期,我们也听评了很多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比较突出的是数学老师李洁、英语老师孙丽萍、语文老师马志芳、物理老师韩慧媛,她们善于捉住授课课程的重、难点,捉住学生心里,积极运用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这样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情绪良好,思维活跃,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学才能有效进行。
纵观整个学期的公开课听评情况,我有着几分充实,同时也暗藏着几分忧虑。充实的是,这一学期无论是教学的教态语言、教授的方式方法还是讲解的知识信息等,教师们普遍有了迅速成长;忧虑的是,我校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太少,青年教师缺乏有效地指导和观摩,他们多数只能在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下,摸索着成长,摸索着去找正确的方向和有效的途径。因此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本延伸的远近把握不准。这种情况主要在语文、英语等老师中存在。仍然看吴素婷吴老师的语文课《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本身已经覆盖了很多说明信息,在短短两节课时间里,消化那么多的信息是有难度的,这种文章就不宜过多的延伸。延伸多了,学生的接受质量有可能会下降。语文组的其他老师在这一点的把握上还有一点点欠缺。
二、重难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轻重难分。这主要存在于计算机、钳工等实践类老师中。例如,计算机组的《编写显示指定学生档案数据的程序》一课,这是操作课,每一步骤都很重要,但是其中的双分支到多分支这一步骤是程序编写的关键,尤为重要。多数老师没能有效地强调这一点,依然是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的逐条罗列,教学语言上缺乏弹性。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忧心忡忡。如何帮助教师们解决这些问题并最大程度的挖掘出他们的潜力是教务处面临的大问题。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教师队伍已经走在了前进的路上,大家都在努力奋斗。这正是教务处组织公开课的初衷。想到这,值得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