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于心理、生理、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加上各人所处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总会犯些错误,这是难免的。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说服。“说”而不“服”,是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的。只有让孩子“心服”,才能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1、运用“标签”法。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而且对自己的优点有点自负,希望得到父母的赏识。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在众人面前夸赞孩子,就可以孩子使愉快地接受教育。如,小明的手比较灵巧,会组装不少的玩具。有一次,小明和父母一起到外婆家去玩,见到弟弟的遥控汽车爱不释手,使得弟弟哭哭啼啼地向小明父母告状。小明的妈妈把小明拉到身边,对小明说:“我家小明最会玩玩具了,你去当弟弟的老师,教弟弟玩玩具,好吗?”小明愉快地当起了“老师”,就再也不好意思跟弟弟抢玩具了。
2、运用“逆反”法。
平时,有些调皮的孩子,常常难以听进父母的劝导,潜意识中总有个“不”字。但如果家长设法引导孩子,也能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如,四年级的小江虽然成绩还不错,但是很调皮,有时会忘记做家庭作业。小江的妈妈对小江说:“今天我下班回来你还没有完成作业,但明天我这个时候下班回来,我想你一定已经完成了作业。妈妈相信你。”第二天放学后,小江果然先完成了作业再玩,见到妈妈回来,很得意地拿出了做好的家庭作业。妈妈欣慰地笑了。
3、运用“阿伦森效应”法。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那就是“阿伦森效应”,其意思是:人们总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确实如此,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小孩子呢?
面对孩子幼稚可笑的行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它,应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你真行!爸爸小时候可不如你。”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对孩子的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孩子各方面的进步会越来越快,与家长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如果一个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是恶狠狠的斥责,那么必定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在你 的斥责声中渐渐地丧失殆尽。
当然,说服孩子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多动脑筋,从真正爱护、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想方设法教育孩子,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获武进区体卫论文评比三等奖